元保赴美 IPO:大客户集中、短险高占比及 AI + 营销 “套路” 下的发展之问
上市喜讯 | 2024-11-14 13:42
标签: 元保赴美IPO 保险公司上市

顶着 “AI + 保险” 光环的元保,正踏上赴美上市之路。

2024 年 9 月 17 日,元保有限公司(Yuanbao Inc.,以下简称 “元保”)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递交招股书,拟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股票代码 YB。

元保的境内运营实体是元保数科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。据元保公司官网介绍,它是元保保险经纪(北京)有限公司运营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,于 2020 年正式上线。

元保上一次融资是 2021 年 5 月完成的 10 亿元 C 轮融资。从招股书来看,2022 - 2023 年公司连续亏损,2024 年上半年虽实现盈利,但仍面临短期保险产品占比大、营销费用高、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。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,元保能否稳定盈利,尚存变数。

那么,元保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?又为何选择此时上市呢?


一、短期保险产品占比大且大客户高度集中的现状与风险


元保作为在线保险分销商,与保险公司合作,由保险公司向消费者签发保单,保险公司按保费一定比例向元保支付佣金作为分销服务费用,同时,元保还为保险公司提供系统服务,通过优化分销效率、协助制作推广视频等获取收入。

2022 年和 2023 年,元保营业收入分别为 8.5 亿元、20.45 亿元,增长率达 141%。然而,这期间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,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 4.35 亿元和 3.33 亿元,两年累计亏损近 8 亿元。其中,保险及服务收入分别为 3.34 亿元、7.12 亿元,占营收比依次为 39.3%、34.9%,呈下降趋势,而系统服务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。

到了 2024 年上半年,元保盈利情况好转,营业收入 15.29 亿元,同比增长 58.7%,归母净利润 1.75 亿元。其中,保险分销服务收入 4.93 亿元,同比增长 35.4%;系统服务收入 10.32 亿元,同比增长 75.3%。

尽管如此,元保实现长期盈利仍有难度。目前公司业务中短期保险产品占比偏高,且大客户高度集中,这给未来业绩增长带来不确定性。

招股书显示,2022 - 2024 年上半年,短期保险产品首年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分别为 92.6%、96.0%、99.5%。这意味着,如果元保无法将大量购买短期保险的客户转化为长期保险客户,公司财务状况将面临风险。

此外,元保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前三大客户。2022 - 2024 年上半年,前三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9%、56% 和 61%。元保在招股书中也提到,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通常不具排他性,若保险公司对其服务不满或认为无法提高自身盈利能力,可能会终止合作。


二、科技打法背后的 “套路” 及其对声誉和口碑的影响


元保创始人兼 CEO 方锐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,曾任国家安全中心特聘技术专家、网易集团副总裁及技术部负责人。元保的高管团队多人来自网易,有 “互联网大厂基因”,在人工智能及大型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有一定优势。

2020 年,元保推出首个用户模型,2021 年将模型开发拓展到媒体模型和产品模型,并应用于实时广告投放和产品个性化推荐等场景。截至 2024 年 6 月底,元保共开发出超过 4400 个模型,包括 700 多个媒体模型、3000 多个用户模型和 700 个左右产品模型,分析用户的数据标签超过 4300 个。

基于此,元保在业务中采取 “科技打法”,将 “AI + 保险” 创新模式融入整个业务流程。保险科技的运用对元保业绩提升功不可没,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以 2023 年首年保费计算,元保已成为国内人身险市场第二分销商。

但这种科技力量 “加持” 的模式并非毫无风险。元保在招股书中指出,若无法获取和积累充足数据,或数据存在缺失、不准确情况,运营主体向用户推荐最合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将面临挑战,可能对消费者和业务产生不利影响。

在实际操作中,这种高度依赖数据 “精准” 运用,通过用户画像、消费者行为分析来匹配推荐信息的做法,很容易演变成一种 “套路”,可能误导消费者,引发争议。这种情况虽短期内有利于提升业绩,但对公司声誉损害不小。

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截至 10 月 26 日,针对元保的投诉达 1185 条,不少与 “被诱导” 投保和自动扣费有关。有用户反映,点击一元保险广告链接后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制扣费且次月自动扣费,对保单内容一无所知,要求退还 349.3 元强制消费金额。
 

三、“烧钱” 营销模式下活跃用户留存率堪忧的困境与监管挑战


元保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采取了高举高打的营销模式。2022 - 2024 年上半年,公司总运营成本和费用分别为 8.66 亿元、18.7 亿元、12.14 亿元,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 101.9%、91.4%、79.4%。

其中,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期分别高达 6.57 亿元、14.62 亿元、9.56 亿元,在总运营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 75.8%、78.2%、78.8%,呈持续上升趋势。而在研发方面,2022 - 2024 年上半年,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7843 万元、1.29 亿元、8979 万元,在总投入中占比依次为 9.0%、6.9%、7.4%。

元保持续 “烧钱” 营销,最终能沉淀多少忠实用户呢?数据显示,2022 - 2024 年上半年,元保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分别为 6.36 亿元、6.99 亿元、6880 万元,在保险分销服务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7.4%、4.0%、0.5%,各期短期险占比均在九成以上。同期长期险新保单数分别为 6.90 万、7.57 万、1.10 万,在新保单数量中占比分别为 1.1%、0.6%、0.1%。

近年来,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成为监管机构关注重点,元保也面临监管监督。2022 年,元保因未按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,受到中国银保监会陕西监管局警告,并被处以 1 万元罚款。

元保目前 “自我造血” 能力不足,赴美上市 “吸金” 或许能缓解公司 “粮草” 问题,但最终结果如何,值得持续关注。